共谱数字时代中国与东盟媒体合作新篇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李林旭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媒体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传播能力、推动文明交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给媒体行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筑牢虚假信息防线、推动协同共治……围绕这些热点话题,以“共促‘智’‘质’传播‘数’写合作

    ◎本报记者 李林旭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媒体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传播能力、推动文明交流;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给媒体行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筑牢虚假信息防线、推动协同共治……围绕这些热点话题,以“共促‘智’‘质’传播‘数’写合作新篇”为主题,2025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于5月2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

    目前,中国和东盟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分别达到11亿和4.8亿,新技术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体行业。

    “中国和东盟媒体应以人工智能打造媒体新质生产力,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新闻业务全流程,提高媒体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传播深度、广度和温度,增进民心相通。”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和东盟媒体还应在平台共建、技术应用、资源共享、规范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注意防范信息失真、信息茧房等潜在问题,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

    “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等技术滥用的风险,因此加强多双边合作携手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至关重要。”柬埔寨新闻部国务秘书肯·顾纳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顾纳瓦对中国在应用新技术推动媒体生态治理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期待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在媒体治理、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合作。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和东盟媒体应该共享机遇、共担风险,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汇聚强大的媒体力量。”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建议,中国与东盟媒体应主动拥抱技术革命、强化媒体数智赋能,坚守新闻伦理、推动智能向善,加强媒体协作共治、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为更好发挥媒体连接社会、凝聚共识的作用,此次论坛发布了《关于中国—东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媒体生态治理的倡议》,包括共筑区域技术治理根基、共守技术伦理区域共识、共育数字化转型动能、共建开放包容的数字生态等。

    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也是东盟共同体成立10周年。与会人士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交流合作在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与东盟媒体应携起手来,拥抱创新,积极应对挑战,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媒体智慧和力量。

    本届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与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自2018年以来,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8届。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