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负责定国标的部门网上冲浪的速度是真的快。
不久前,隐藏式门把手才刚刚被一个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干掉,引得人们拍手叫好。结果没想到,大的还在后头。
两天前公安部直接来了波大的,更新了一个接近十年没有改动的强制性国标 ——《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7258-2017 》,顺便公开征求了一波意见。
看名字就知道,和之前只是针对门把手的 “ 小国标 ” 不同,这个新规可是和整车安全都有关系的 “ 大国标 ”,基本涵盖了用车开车的方方面面。
可能有兄弟好奇,这 “ 大国标 ”为啥沉默了快十年,最近才想整大版本更新呢?
这个问题,公安部在这回的编制说明里也解答了。
简单来说就是技术发展,特别是电车和智能化这几年发展得忒快了,但是对应的规则却没咋更新,整出了很多安全隐患,所以不出手不行了。
也是因此,公安部牵头 N 个起草单位从 2023 年开始就做了预研,从今年初到 9 月拉着车企们一起进行了小十轮论证,才有了现在的征求意见稿。
而一个参加了新国标研讨的车企代表偷偷地跟脖子哥说,这里头有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最近某些车企的事故发生率确实是有些高了,很多条款的修订,都是用这家车企来举例的。
也是促进法规进步了属于。。。
咳咳,八卦少聊,咱们还是来看具体的更新条款。
可以这么说,这回新国标针对乘用车的每条更新,几乎都戳在了现在新能源车的不合理设计上。
条目之多、规定之细,可以说让脖子哥看完以后直呼 NB 。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大马力车型史无前例的,受到了强制性国标的制裁。在关于汽车传动系的 10.5.4 部分,新规加了这么一句话:
10.5.4 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 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 ),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 5s 的默认工作状态。 注:百公里加速时间是指汽车从静止状态全力加速至 100km/h 所需要的时间。
这条很明显,针对的就是那些只做了大马力,但没有针对大马力做好安全措施的车企。
大伙可能对里面这个零百 5 秒没啥概念啊,大体上看,一般的家用 SUV 的零百加速普遍在 7 秒以上,动力中游水平的单电机电车,比如标续特斯拉 Model 3 的时间是 6.1 秒。
动力再强点的电车或者烧油的跑车,比如六缸的宝马 240i 跑车时间是 5.3 秒。
所以,5 秒的加速基本就是踩下油门能感觉到明显推背感的水平。
而这条规定翻译成人话就是,在咱们每次上车的时候,车子的加速能力都不能太猛,并且无论油车还是电车都一视同仁。
那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我买的车子本身动力就很猛加速很快,比如脖子哥在墨西哥购置的那台 911 GT2 RS 零百就只要两秒多,咋办捏?
很简单,车企只需要在车上加一个手动选择的功能就行。
想要加速猛,每次上车都必须手动选择。
这个规定乍一看,对于那些想要飙车的人好像限制并没有很大,毕竟人也不差设置这一下嘛对吧。
但其实换个角度看,对于很多刚接触大马力车型的新手朋友来说,这多一步的繁琐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他们出现起步打滑、加速失控这种新手常有的问题。
在电车马力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的趋势下,我觉得算是一个好的 “ 防呆设计 ”。
紧接着这条,在 10.5.5 条款,新规加入了一条新能源车必须拥有防止踏板误踩功能的规定:
10.5.5 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载客汽车应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在静止、蠕行时能够检测,抑制动力输出并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 例如:声或光信号 )提示驾驶人。
这一方面是对大马力车在低速安全上的补充 —— 因为大马力车一脚踩错的油门可能就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故,另一方面很明显,也是对于强动能回收减速和单踏板驾驶模式的一种安全限制。
毕竟你明明踩着油门车子却在减速这件事真的实在有些反直觉,此前的很多所谓刹车失灵的事故,其实都是因为驾驶员以为自己踩的是刹车,结果全程都在地板油( 关于什么是单踏板模式,它又为啥反人类,可以看我们之前的 这篇推文 )。
而这个加速抑制功能本质上,就是让车子先看周边的情况,如果遇到前面有人、有障碍,就算驾驶员踩了油门车子也不会加速。
但这也不是个新鲜的功能啦,国内已经有不少新势力早在几个月以前,就上车了类似的设计。
就比如前一阵非常火的这个视频,背后就是加速抑制功能在起作用。
比较搞笑的一点是,关于踩错踏板这件事,新规在制动系相关的 7.1.8 部分增加了这样一段话:
7.1.8 机动车整车控制系统在制动信号和加速信号同时发生时,应只响应制动信号;但属于设计和制造上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准许在响应制动信号后响应加速信号。
前半句的意思,就是同时踩下刹车和油门的时候只能刹车,不能加速,也不能截屏。即使是遇上紧急情况慌了,同时踩了刹车和油门踏板,车子也只会减速。
别觉得这个规定很离谱嗷,很多追尾事故最后看回放,都是车主因为慌张两个踏板一起踩才让减速效果不理想。
至于后半句嘛。。。弹射起步模式依旧能用,乌拉!
到这,关于大马力车型和车辆误操作有关的新规就差不多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不都是常识嘛,油车时代哪需要给车企规定到这么细枝末节的嘛?
但问题就在于,电车的动力架构、操作形式都跟以前太不一样了。
拿了驾照不会开车放在以前可能有些离谱,但搁到当下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能从强制性国标出发增加人们适应新技术时候的安全性,当然是必要的。
毕竟特斯拉连转向灯的拨杆和换挡杆都取消了,谁坐上去不是一脸懵嘛。
说到这个。。。和上次的门把手新国标一样,特斯拉这回也被新规照顾到了。
在车身部分的其他要求里,新规用这样一段话直接把特斯拉按键转向和屏幕换挡毙掉了:
11.10.8 汽车行驶过程中保障运行安全相关的操纵件( 例如:挡位、灯光、喇叭、前风窗玻璃除霜除雾、前风窗玻璃刮水器、车窗升降、辅助制动装置和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激活等 ),应装备实体操纵件。
想想也是有点离谱,这都啥世道啊,连换挡和打灯需要有拨杆这种实体操作件都需要写进国标里了。
但能看出来,定出这条新规的人一定是认真开过新能源车的。
好家伙现在的新势力车机恨不得把那车窗除雾藏到最隐秘的角落,很多时候不用语音控制我是真找不着咋开。
换成实体控制,我第一个支持。
但与此同时,脖子哥有个开特斯拉的同事悄悄碎掉了。
因为他的毛豆 3 是绝版的按键转向加屏幕换挡版本,前一阵还刚花了 2499 换了特斯拉官方的转向拨杆改件,现在连屏幕换挡也都不符合国标了,到时候估计还得再花一笔钱。
把本来应该有的东西去掉,再让用户花钱买回来,马斯克这波真的在大气层了。
除此之外,针对汽车内饰的很多新设计,新规也给出了非常细节的要求。就比如现在电车上的各种屏幕非常之多,有些甚至都可以在 HUD 里看电影了。
对里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新规也做了限制:
8.6.12 汽车行驶速度超过 10km/h 时,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左侧的驾驶室( 区 )前部显示装置应关闭和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
也就是开车的时候,驾驶员前方靠近自己的屏幕都不能用来看视频和玩游戏了。
至于车外的显示屏,比如很多车都有的交互显示屏或者叫光幕,同样也被新规大削了一波,在行驶的时候需要断电关闭,不再能显示各种自定义的内容了:
8.6.11 车辆设有向外的电子显示装置(显示箱、显示屏、光信号装置)的汽车和挂车,应保证该电子显示装置在车辆行驶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
说真的,这玩意能取消挺好的。
因为现在很多新势力车型都会在尾灯上做一个交互显示屏或者灯带,喜欢整活的车主们就经常会在上面播放小动画或者写一条标语。
上回脖子哥看到一台车尾灯上写了一行字,就老想凑近去看,结果到了跟前才发现,他写的是:
你好像跟得太近啦!
赶紧 ban 了吧真的,省的我看着来气。。。
再加上各种关于车身、电控逻辑、交互功能的规定,这次的征求意见稿用了整整 170 条改动,几乎是把老国标从头到尾的更新了一遍。
因为条目实在太多,且涉及到的不只是乘用车,脖子哥这里就不展开跟大伙一一解读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全国标准信息公开网站详细翻翻。
而我在看完全文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回负责新规的有关部门不仅网速很快,有一直在关心新技术的出现和它们带来的问题,并且技术能力极其扎实。
给到的新规、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足够客观,没有偏袒某种技术路线,很纯粹的出于安全考虑,直接无差别给车企们来了波超级 AOE 。
就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条新增的规定:
7.1.5 制动管路应为专用的耐腐蚀的高压管路,高压管路之间、高压管路与邻近的部件之间应保证安全间距,避免因振动摩擦造成管路泄漏。
没有看过足够多的汽车架构、没有分析过足够多的失效案例、不熟悉如今车企的开发流程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某车企混动车型排气管布置专利
回头一看新规的主要起草单位,我释然了。
和很多国标都有相关企业参与制定不同,这回的国标更新里主要的起草单位竟然没有任何一家国内的主流车企: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天津海关。
而这,也给如今的车企们传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那就是虽然技术发展是自由的,设计的迭代也是必要的,可如果所谓的创新和增效影响到最基本的安全,就算业内已经形成了趋势,也会立刻受到新规最严厉的限制。
并且这个限制会来得非常快,根本不会车企留出太多调整时间。
就比如这次的《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窗口期只到明年的 1 月 10 日。等到正式发布后只有 6 个月的缓冲期就会正式实施,市面上任何不符合规定的车型都不能继续售卖。
如果一个车企因为跟风选择了使用很多新、但不安全的设计,那么恭喜,它可有的忙了。
当然,也希望新国标能保持这样的更新频率和力度。
如果能把禁止虚假宣传也放在强制性国标里,那就更好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