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

40年深耕,飞利浦开启与华同新的新篇章

2025-11-15 00:09:2916

提及飞利浦,许多人或许还会联想到那个“明亮的”老友。而在中国深耕的四十年,飞利浦早已完成了一场蜕变,全心奔赴全新的使命:守护生命健康。

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飞利浦以“创新于心,关怀众享”(Better Care for More People)为展台主线,携近50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其中十大“中国首展”新品、十余款AI赋能产品,覆盖“健康生活、疾病预防、精准诊断、介入治疗、家庭护理”的健康关护全程。

飞利浦进博会展台

“四十周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时间,也证明了飞利浦在中国健康行业的持续投入。”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市场部负责人杨冬岚接受健闻咨询采访时表示。从1985年在华成立首家合资企业至今,飞利浦亲历并参与了中国健康产业的崛起之路。如今,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五大创新中心与五大生产基地构筑起“本土研发制造”的闭环体系。

四十不惑,飞利浦正以本土化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开启一场“与华同新”的崭新征程。

从医院到家庭,全场景构建健康服务闭环

“我们希望将更好的健康成效惠及更多人。”这是飞利浦“创新于心,关怀众享”(Better Care for More People)愿景的核心。面对中国医疗体系的多元结构与大众健康需求的持续升级,飞利浦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承载着技术突破与人群覆盖的双重使命。

举例来说,在院内诊疗领域,今年的重磅展品MR7700多核磁共振系统,上个月底刚拿到中国NMPA注册证,便马不停蹄亮相进博会。这款3T临床多核磁共振设备可提供无辐射、无放射性的全维度在体生化代谢图谱,可以探知更多人体疾病代谢通路。

MR7700多核磁共振系统

在院内诊疗领域,今年进博会展出的MR7700多核磁共振系统成为焦点。“这款产品一个星期前刚拿到中国NMPA注册证”,杨冬岚介绍,“作为行业领先的3T临床多核磁共振设备,它突破传统氢核成像的局限,实现氢、磷、钠等多核共振,不光看形态,还能看代谢。这让胰腺疾病、帕金森病等相关病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如果说院内设备是守护健康的“硬核防线”,那家庭端产品就是筑牢健康的“第一道关口”。随着慢病患者超4亿,“预防-康复”全周期管理需求激增,家庭场景已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阵地。例如今年首展的AI声波牙刷,不仅实现精准清洁,更将口腔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医学关联融入日常护理。“我们希望将有意义的创新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能够在全生命场景里。”杨冬岚表示。这种专业健康管理的连续性,正是飞利浦全场景布局的价值所在。

AI赋能医疗:从技术工具到临床伙伴

AI不只是技术,它应当成为医生无形的伙伴,于无声处提升诊疗效率,于关键处赋能精准决策。据悉,飞利浦年研发投入17亿欧元,其中近50%聚焦AI与数据科学,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近1000项,其AI布局始终围绕“4P”战略展开:以Pixel(图像)筑牢精准诊断基础,Prediction(预测)推动疾病早期干预,Productivity(效率)缓解医疗资源压力,Practice(实践)确保技术的临床适用。

以Spectral CT 7600为例,这款临床化能量CT借助全新双层光压感知探测器,结合AI实现成像维度的数量级飞跃。一次扫描同步获取高低能数据,直接判定钙化点、结晶等物质属性,既让医生更早捕捉病灶,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相较于行业普遍采用的“球管切换多扫几遍”或“双源额外加剂量”方案,将AI算法与设备硬件深度融合,无需医生额外学习操作,扫描即生成精准分析结果。

Spectral CT 7600

同样地,AI云智能导管室(Azurion)可以实现术前CT数据与图像引导治疗系统无缝集成,融合AI生态为手术提供个性化方案。在脑卒中诊疗中,AI可自动判断大血管闭塞的位置与程度,直接为消融、取栓手术提供多模态数据支撑,让医生无需分心切换设备、分析数据,专注于核心诊疗操作,提升手术精准度与效率。

“这些深度协同和技术创新的背后,是飞利浦对于临床需求的理解。不仅在产品研发上,我们与中国临床的协同还围绕着整个诊疗的体验。”杨冬岚补充道,“我们还曾与南京鼓楼医院开展了基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未来影像共创项目,梳理了涵盖AI智能诊断、脑健康管理、患者身心关怀等十余个影像体验概念。这也体现出飞利浦的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基因,可以与中国共创更多可能。”

扎根中国,从本土制造到源头创新

飞利浦的转型,藏在它在中国四十年的深耕细作里。自1985年在中国设立首家合资公司以来,飞利浦已深度扎根中国市场。如今,中国不仅是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更在此布局了五大创新中心和五大生产基地,实现了超过95%产品的本土研发与制造。

“我们在苏州布局了完整的生产链,这里也是‘绿色工厂’的标杆”,杨冬岚介绍。在这里诞生的无液氦1.5T磁共振,不仅实现了100%国产化,更已服务全球超2000家医疗机构,成为飞利浦将中国智慧输出全球的实践。

而这款设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面对中国液氦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风险,飞利浦通过技术攻坚,将每台设备的液氦需求量从≥1500L降至仅7L,基本实现“无氦自由”。全球装机累计节省液氦超500万升,平均降低20%碳排放。这不仅是对绿色医疗的践行,更是以本土创新回应本土挑战的担当。

从本地化的创新智造,到AI技术的源头孵化,再到绿色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飞利浦在中国布局的不再是一笔笔孤立的投资,而是一张系统化、长周期的创新网络。“在中国、为中国、与世界共享”,是飞利浦下一个四十年新的序章。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
t>